近日,校工会与图书馆联合主办的《中国古代名画导览》活动在图书馆二楼展厅圆满举行。活动特邀南京大学考古文博与中华文明研究院车旭东老师担任主讲,带领师生穿越千年艺术长河,品味中国古代名画的文化意蕴与美学精髓。
活动伊始,车老师以唐代画家张萱的《虢国夫人游春图》为切入点,生动解析了这幅传世名作背后的历史典故与艺术价值。通过“素面朝天”的成语故事,车老师将虢国夫人不施粉黛、自信从容的形象娓娓道来,并围绕画中“谁是虢国夫人”的千古谜题,从服饰、仪态、构图等角度展开推理,引导师生在细节中感受唐代贵族生活的华美与画家笔法的精妙。随后,车老师以宋徽宗“宣和七玺”为线索,揭示了宋代宫廷书画收藏的严谨体系,展现了中国古代艺术鉴赏的深厚传统。
活动中,车老师通过对比明代仇英与北宋张择端两版《清明上河图》,带领观众领略宋明市井文化的异同。从北宋汴京“正店”的酒旗招展到明代苏州“脚店”的烟火气息,从画中化缘僧人的社会角色到城门口“狼筅”这一明代兵器细节的暗喻,车老师以趣味性的解读还原了古代市井生活的鲜活图景。师生们在画作的方寸之间,感受到不同时代社会风貌的变迁与艺术创作的匠心独运。
活动尾声,车老师聚焦北宋郭熙的《早春图》,结合《林泉高致》中“三远法”的构图理论,阐释了宋代山水画“可行、可望、可游、可居”的美学追求。通过分析画中烟岚浮动、山石层叠的笔触,师生们深刻体会到中国古代文人“寄情山水”的精神境界,以及艺术与自然、人文相融相生的哲学智慧。
本次导览活动现场气氛热烈,同学们表示,车老师的讲解“既有专业深度又通俗易懂”,让自己对中国传统书画的鉴赏能力得到显著提升,更激发了对传统文化的浓厚兴趣。未来,图书馆将持续推出此类文化普及活动,以多元形式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校园中扎根生长,为师生搭建美育与人文素养提升的平台。
(文/王奕 图/王盈 审核/吴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