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院图书馆、教务处联合举办"大学 大师"系列讲座首场:民国大师离我们有多远?


发布者:人员机构发布时间:2016-10-26浏览次数:1306

    2016年10月22日上午9点,我校宣传部副部长、中国特殊教育博物馆馆长马建强教授在博韵楼114作了一场题为“民国大师离我们有多远?”的讲座。这是我院图书馆、教务处联合举办的"大学·大师"系列讲座的首场,也是我院图书馆推广主题阅读以来的首次现场活动。全校各院系200多名学生到场聆听。

    马馆长从民国十二年,徐志摩、胡适、汪精卫等人在钱塘江的一次雅集开始,一一细数这些民国大师鲜为人知的一面。学富五车却特别怕太太的胡适,曾经引刀成一快、最终辜负少年头的汪精卫,并非多情特别专情的徐志摩……一个个精彩故事还原出民国知识分子群像,勾勒出民国知识分子爱国家、爱人民、爱学问、爱生命、爱传统与文化的气节风骨。

    随后马馆长又介绍了民国时期的时代背景,指出新旧交替、东西交汇的乱世很容易出大师。大师们又根据各自阵地不同,呈部落式分布,分为高校派、杂志派、社团派、新学派等等。然而,不管是留学海外,深受西方文明影响的大师,如胡适,还是根植本土,有丰富学养的大师,如朱自清,都求真务实、实事求是。马馆长特别引用陶行知名言:千教万教教人求真, 千学万学学做真人告诫学子,为人要真诚。这恐怕是民国大师留给我们最宝贵的精神财富。

    最后马馆长与同学积极互动,就什么样的人才能成为大师?如何处理理想与现实之间的矛盾等几个问题进行了讨论。

    学校“教育思想大讨论”开展以来,图书馆特别注重挖掘自身价值,服务教学科研,特别策划组织了"大学·大师"、“新时代、新教育”、“当我们谈论特殊教育时我们在谈论什么”等一系列主题阅读活动,并与教务处“双休日综合文化素质课”结合,推出一系列人文素质讲座。未来图书馆、教务处还将继续加强合作,为提高大学生综合素养营造良好的校园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