汇聚行业智慧 助力特教发展:我校师生参与全国特殊儿童阅读教育论坛


发布者:图书馆(档案馆挂靠)发布时间:2025-11-17浏览次数:17

11月13日,第四届中国特殊儿童阅读教育论坛在上海师范大学正式启幕。本届论坛以“从心阅读·融见未来——阅读,让每个生命同样精彩”为主题,吸引了来自全国近30个省市自治区的300余位教育专家、儿童阅读学者、一线教师、公益人士及特殊儿童家庭代表,共同探讨特殊儿童阅读教育的创新路径。论坛由西南大学教育学部主办,我校多名师生参与了此次会议。为期两天的会议内容丰富,涵盖学术分享、教学展示、点评对谈、主题书展等多种形式,为特殊儿童阅读教育的发展注入新动力。

开幕式上,上海市曹鹏公益基金会“天使知音沙龙”的16位孤独症青少年带来了非常有感染力的艺术表演。西南大学教育学部周文全书记结合国家政策导向,强调西南大学在特殊儿童阅读教育领域的实践担当,并呼吁各界“共筑高质量阅读教育生态”。

上海师范大学梅子涵教授以温情的语言,讲述了曹鹏先生用音乐疗育孤独症儿童的故事,呼吁社会重视文学与艺术教育的普适价值。

论坛围绕“打开阅读国际视野”、“解锁阅读更多可能”、“探讨阅读教育新趋势”、“打造儿童阅读生态圈”、“聚焦阅读教育研究新发展”五个专题展开,从理论到实践、从国内到国际、从回顾到展望,多维度深入探讨特殊儿童阅读教育的现状与未来。

国际儿童读物联盟(IBBY)主席巴萨拉特·卡齐姆女士亲临会场,高度肯定中国首个“特殊儿童阅读书目”的重要意义,并分享了全球特殊儿童阅读教育在四个方面取得的进展及面临的挑战。她特别强调读写是基本人权,并指出“残疾是社会多样性的自然组成部分”。

华东师范大学周兢教授聚焦国际早期阅读思潮,通过解析多项国际干预项目,为特殊儿童早期阅读教育提供了科学可行的实践路径。

上海师范大学吴念阳教授和大家分享了用积木搭建提升儿童的空间认知能力;华东师范大学张义宾副研究员提出从“补偿性融合”到“共同体融合”的转向,分享集群阅读在融合教育中的创新实践。孙莉莉老师从社会情感学习的视角探讨了绘本对特殊儿童情感发展的意义。上海市闵行区君莲学校丁淑燕校长从社会情感学习与学校融合教育视角,提供了家校协同的落地方案。

14日上午,上海市徐汇区园南小学老师展示了一堂融合教育示范课《我说话像河流》。绘本作者本人西德尼·史密斯先生也来到现场和大家分享创作背后的故事。

当日下午,特殊教育专家、公共图书馆馆员、特殊儿童家长及绘本馆馆长齐聚一堂,围绕“共建特殊儿童阅读教育生态圈”展开深入交流。

我校图书馆王奕老师在分论坛上作了题为《视障儿童早期阅读适配性读物创新设计思路》的学术分享,并荣获“优秀特殊儿童阅读点灯人”称号。

论坛最后举行了“全国特殊儿童阅读教育共同体”成立仪式。我校图书馆(南京无障碍图书馆)正式加入该共同体,未来将积极参与特殊儿童阅读教育的学术探讨、资源共建与实践推广,为推动我国特殊儿童阅读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贡献智慧与力量。

/王奕  /王盈  审核/吴兴